在旧书网遇见亲签书

Connor 芝麻开门交易所 2025-10-13 7 0

张心阳

早年写的书自己却没了存货,咋办?到旧书网上买。我曾经买过两次,屡试不爽。

近日再到网上找自己的书,却看到标有“作者签赠”的字样,不禁为之蹊跷。我从未在书籍发行仪式或其他公众场合签名赠书,何来“签赠”?点开网页一看,原来所赠对象有名有姓,“某某先生雅正”“某某、某某伉俪惠存”等,赠予的年月日也一清二楚。原来,“雅正”完后就进了二手市场,让人“惠存”的也没存进书柜。这不免让人一阵怔忪,当时的赠言极尽谦恭,字迹也极其工整。然而,别人的“认真拜读”或许只是说说,自己刿心刳肺挤出的文字在他人眼里不过如此。

早听闻,有作家曾在废品收购处发现自己签名的书,受赠者还是曾经不错的朋友。他继而将书买下,然后在扉页写上“再赠某某某先生”的字样寄了回去。这个办法看上去不错——你能视我的专赠如敝屣,我也能让你收到相应的“回敬”。于我,则不愿这么做。何妨当他们从头到尾都看过,且看得痛快淋漓、受益匪浅,只是觉得它不应被藏于深宅、束之高阁,应到更大的世界里去游走、去闯荡,或许能遇到更需要它的人,以另一种方式延续“被阅读”的价值。毕竟,真正打开要比假装收藏的意义更大。

可能有人会说,这是不是太“阿Q”了?其实,在写书、读书这类事上“阿Q”一点又如何?古人云:“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专程赠书不仅是物品的传递,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、精神的同频。如果别人不懂你的灵魂和思维,何必迁怒于他?古人又云:“人不敬我,是我无才。”这也要求我们应该自我检讨,倘若能写出《三都赋》,那就“洛阳纸贵”了,可能就不会在旧书网上见到它的身影。

拙作值不值得一看,不同读者有不同见地,自然有不同的对待方式。只不过,为了让自己少受伤,以后赠书前还是得谨慎一番,或是记着在“某某先生雅正”后面再添一句:“扔掉此书时,请将扉页撕去。”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