寿乡升起一弯弯彩虹
蕉岭·广州小镇。汪敬淼 摄
丘 文
武梅高铁动工
春风吹来,梅州这片红色土地,又重新燃起生命的激情。春雷声,山间隆隆机声,为这片土地敲响新一轮战鼓。老苏区加快了步伐,一台台钻机、铲车探访的每一寸土地,都冒出智慧与热血。
这是一个奔跑的时代,远山传来洞穿的声响。你看,连接洞口的是一条条彩虹,茫茫原野新开辟的路线,与山川,与湖泊,牵手同行,为城乡架设遥远的渴望。
蕉岭,是这场历史巨变中承接上下的坐标,是时代车轮前行的桥头堡。时光在岁月高坡上,向南北无限延伸。向北,与福建、江西毗邻有机融合;向南,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——多方联手,共同发力,构建岭南同步发展的新格局。
铁轨锋利如一支银箭,穿越崇山峻岭,路在云端舒展,插上飞翔翅膀。想象“银龙”飞舞情景,以惊人速度,拉近山村与海港距离、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。让客家山歌、客家娘酒的脚步,越走越远。
悠扬敲击声送走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。等待是美好的,因为盛事,或因为收获。期盼“双龙”高铁早日竣工,满载寿乡人民的梦想,走向粤港澳大湾区,让一切念想飞速前行。
夜色降临,远山闪烁火光,传过咣当的声音。我想,穿越时空的敲击声中,苏区人民的梦,定能一步一步靠近!
蕉岭“广州小镇”
我的目光向北,不敢停顿,灯光、房屋、路树在喧嚣中起起落落。不经意间出现的海市蜃楼,改变了视觉影像,惊醒了山城和乡村。
一幅美丽景色,打破原有的格局。傍晚,红灯笼轻轻挽起夜幕,打开暖色灯光,风光旖旎的石窟河重新打开生活的新一页,“广州小镇”,一处新的建筑群,一个崭新的名词,让我因“6·16”特大洪灾造成的忧愁心情豁然开朗。
展开全文
对探访“广州小镇”的人来说,漫步小镇就如走进一座奇幻世界,有彩旗、有灯笼、有酒香、有笑声,灯火守护着一个个不眠之夜。
特大洪灾之后从四面八方搬迁到这里的受灾乡亲,兴奋地自豪地说:“我的家被洪水毁了,但我现在住广州小镇,是这个新家的主人!”
“广州”闪亮的都市大名,第一次在乡村田园出现。这股从粤港澳大湾区吹来的风,已把蕉岭这方水土吹新吹绿;这是一场温情的绵绵的春雨,舒展着受灾群众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。“广州小镇”这个名字,永远载入蕉岭史册。这座新城是温暖亲情的栖息地;灯笼闪烁感染心情,是亲情和谐的最高表达,是寄放乡愁的一弯新月。我已找不到更多更好的词汇形容你的时尚与繁华。此刻,我的心情与红灯笼一样热血沸腾。
夜深了,小镇枕着石窟河水声,安稳地做着美梦。
粮田变成“良田”
蓝坊村,是我的老家。
日出而作,月出而息,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,在脑海浮现,我有些忧心忡忡。打消我的顾虑的是,一种新的机械化生产方式,土地集约替代了传统的耕作理念,这是乡村在蝶变,乡亲们的思想意识在悄悄变化。
老家叔伯的电话里、视频里的声音是那么惊喜,表情是那么眉飞色舞。
支部书记说,让粮田变成“良田”,是山村打开山门,让山村生活奔向远方的新思路。无人机以最生动的语言,描述家乡变化,一串串动感镜头在眼前晃动;从高空俯瞰,水渠和生产道路纵横交错,田地整齐划一,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”的广袤田野跃然眼前……
站在村口,眼前仿佛飘动一幅动人画面,新农人把零零碎碎的彩布拼接起来,拼成一块大调色板。乡亲们挥动着彩色笔,将梦想、情感、祈盼,全都倾泻在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版图上。
春暖花开再次拥抱这片土地,被焐热的心,热情高涨。支书带领新农人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烟草、水稻、芋头、果蔬等产业土货,等待收获的秋天。
芳香与炊烟交织的图景,被打上“富美蕉岭”的标签。
评论